涨知识 | 什么是RISC-V,为什么要鼓励使用RISC-V芯片?

RISC-V 是一个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ISA)。简单来说,它就像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一套“语言规则”。计算机的硬件需要按照这些规则来执行软件发出的指令,而软件也需要按照这些规则来编写代码,让硬件能够理解并执行。

先了解一下工作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1.指令设计:设计简单、规整的指令,每条指令的功能相对单一。比如,一条指令可能只负责把数据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另一条指令可能只负责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硬件执行:计算机的硬件(比如 CPU)按照这些指令的规则来执行操作。因为指令简单,硬件执行起来就更快,就像一个熟练的工人按照简单的图纸来组装零件。

3.软件适配:软件开发者按照 RISC-V 的规则来编写程序代码,让硬件能够理解并执行这些代码。这就像是用一种大家都懂的语言来编写指令,让硬件能够按照指令工作。

#

RISC-V是开源技术,用于设计各类芯片。由于计算机技术兴起于海外,芯片技术的发源企业所用的指令集都是闭源的,例如电脑端主要用的是x86,手机端主要用的是ARM,使用时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授权费,也无法自由修改。而RISC-V的突破在于开源、免费。

起源与发展:2010 年起源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1 年首次公开发布。2015 年,RISC-V 基金会成立,旨在建立相关的开放、协作社区。2018 年,RISC-V 基金会与 Linux 基金会合作。2022 年,Intel 宣布加入 RISC-V 阵营,同年世界各国宣布大力支持 RISC-V 处理器的发展。

主要构成:

  • 基本指令集:包括 RV32I(32 位整数指令集)、RV64I(64 位整数指令集)等多种类型,为编译器、操作系统等提供必要功能实现的最小指令集合。
  • 扩展指令集:如向量操作扩展(V 扩展)、乘法和除法扩展(M 扩展)等,可根据需求选择加入,以提供特定功能。
  • 权限模式:包括机器模式(M 模式)、用户模式(U 模式)、管理模式(S 模式)等,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以保护系统资源和实现不同的功能。
  • 寄存器文件:CPU 内部包含 32 个通用寄存器,还有控制和状态寄存器(CSR),用于配置和记录运行状态。

#

中国鼓励使用 RISC-V 芯片的原因:

1.技术优势

  • 开源免费:任何国家、企业和个人都能不受限制地免费获取,可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 IP 或芯片,无需支付高昂的授权费,降低了开发成本与技术门槛。
  • 简洁高效:基础指令集只有 40 多条,加上扩展指令总共几十条,相比 x86 和 ARM 架构指令数目少、无冗余,文档也不繁杂。同时具有模块化设计,用户可根据场景灵活选择模块组合,定制化设备,在一些场景下能以较低功耗实现较高性能。
  • 工具链完善:RISC-V 社区提供了完整的工具链,且 RISC-V 基金会持续维护,芯片设计公司采用 RISC-V 设计芯片时,无需担心工具链问题,可专注于芯片设计。

2.产业发展

  • 自主可控:在中美贸易战、科技战背景下,RISC-V 不会受欧美等国限制,中国能基于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IP 或芯片,有助于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掌握芯片产业发展主动权,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 满足多样化需求:AI、物联网、5G 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芯片的灵活性、定制化要求高。RISC-V 能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定制,可在这些领域实现差异化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 提升产业话语权:鼓励使用 RISC-V 芯片能吸引更多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到 RISC-V 生态建设,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形成完整产业链,打造开源芯片新世界,提升中国在全球芯片产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分享到:
没有账号?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