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先受益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飞行器制造领域。这些公司在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将首先受益于低空经济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可能最先受益的公司:
- 基础设施公司
- 莱斯信息:国内民航空管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覆盖广泛的空管用户,提供空管自动化运行系统。
- 四川九洲:国内空管系统领先者,提供空管监视、通信、信息系统及管控系统技术和产品。
- 深城交:提供基于数字孪生的智慧低空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具备从顶层政策规划到项目实施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 纳睿雷达:专注于提供全极化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解决空管气象预警等问题。
- 飞行器制造公司
- 亿航智能:全球首家三证齐全的eVTOL型号制造商,eVTOL产业正在步入现实。
- 万丰奥威:以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产业和通航飞机创新制造产业为“双引擎”驱动。
- 中直股份:直升机制造企业,涉及通用航空和无人机领域。
- 观典防务:国内领先的无人机禁毒服务商,具备无人机飞行服务与数据处理能力。
- 运营服务公司
- 中信海直:通航龙头企业,具备开拓C端消费市场和参与新型低空运营网络标准建设的能力。
- 中科星图:国内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先行者和领军企业,服务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
- 飞行保障公司
- 华测检测:国内检验检测领域的大型综合性机构,提供无人机适航符合性验证服务。
- 广电计量:涉及无人机飞行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检测。
- 西测测试:提供低空飞行器检测服务。
//
根据产业环节分析,低空经济相关业务销售额有望大幅增加的公司,梳理:
低空经济产业链可分为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四大核心环节。结合各环节的具体布局和政策支持力度,以下公司在低空经济相关业务销售额有望显著增长:
1. 基础设施
- 莱斯信息
- 核心业务:中标安徽省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项目,主导开发深圳、无锡等地低空飞行系统。
- 增长逻辑:作为空管系统国产化龙头,专攻低空飞行管理平台研发,地方订单密集落地,直接受益于低空智联体系建设需求。
- 深城交
- 核心业务:承接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项目及无锡发展规划。
- 增长逻辑:低空规划先行企业,深圳政策试点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推动订单增长。
- 国睿科技
- 核心业务:布局低空雷达监视、气象保障等综合解决方案。
- 增长逻辑:空管雷达市占率高,战略新兴产业政策专项资金落地后业绩弹性显著。
2. 飞行器制造
- 万丰奥威
- 核心业务:eVTOL整机厂商,旗下万丰钻石飞机通用航空布局领先。
- 增长逻辑:政策明确支持eVTOL商业化,旗下“阿尔法”机型订单储备超450架。
- 光威复材/中航高科
- 核心业务:碳纤维复材供应商,应用于无人机/eVTOL机身结构。
- 增长逻辑:低空飞行器轻量化需求迫切,国产替代+航空标准认证构成壁垒。
- 卧龙电驱/国轩高科
- 核心业务:电机与电池系统配套商,切入eVTOL电动力/能源供应链。
- 增长逻辑:动力环节占eVTOL成本40%,技术适配头部整机厂(如亿航)将放量。
3. 运营服务
- 中信海直
- 核心业务:通航运营龙头,拓展低空文旅、短途运输等C端场景。
- 增长逻辑:大国企主导低空运营网络标准制定,有望承接大湾区文旅订单和应急救援公共服务。
- 观典防务
- 核心业务:无人机禁毒服务商,叠加数据要素应用。
- 增长逻辑:核心算法复用至环保、农业巡检领域,低空场景扩张驱动服务单价提升。
- 威海广泰
- 核心业务:空港设备供应商,布局低空起降平台、充电设施。
- 增长逻辑:深圳规划2025年前建成100个起降平台,硬件配套需求明确。
4. 飞行保障
- 华测检测/广电计量
- 核心业务:飞行器适航审定、检测服务。
- 增长逻辑:适航认证为低空飞行器商业化前置条件,检测服务需求随产业扩容纳期倍增。
- 海特高新
- 核心业务:维修培训及飞控系统研发。
- 增长逻辑:飞控占eVTOL成本20%,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资质培训业务受益飞行员缺口。
结论
政策推进+技术突破驱动全产业链发展,基础设施环节(莱斯信息、深城交)和整机制造环节(万丰奥威、中航系)将优先受益于订单放量;运营服务(中信海直)和检测保障(广电计量)则随规模化运营进入业绩兑现期。头部企业凭借市场化订单和国产替代逻辑,销售额增长确定性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