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福证券
在碳减排、发展新能源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车行业开启黄金发展时期。从2020年下半年起,中国新能源车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高景气度延续。
根据2020年四部委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来看,2022年补贴相对2021年有30%的退坡。300-400公里纯电补贴从2021年的1.3万元退至0.91万元,400公里以上的纯电补贴从1.8万元退至 1.26万元。按目前市场均价8-30万计算,退坡补贴占比约为 2%-5%,对目前以消费驱动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并不大。新能源汽车赛道景气度延续。
一、上游原料端
目前市场主流还是锂离子电池,对锂矿的需求居高不下,2021年锂矿价格连续上涨。截止2021年 11月,碳酸锂价格从4万元/吨涨至20万元/吨,氢氧化锂价格4.5万元/吨涨至19.5万元/吨,年内涨幅近400%。
海外锂矿供给增速低于预期,国内盐湖进度还需提速。目前全球锂矿供给中,盐湖提锂大约占 50%,部分南美盐湖预计将在 2022年投产,市场预期2022年海外盐湖供应提速,达到30%的增量,但从目前的锂矿供需预期来看,很难弥补缺口。
国内锂盐依存度超过70%,当前青海盐湖有逐步放量的趋势,西藏盐湖综合开采难度大于青海盐湖,从优先级方面看青海盐湖优先级要高于西藏盐湖。2022年锂矿供需偏紧的格局很难改观,同时市场在供需紧张的状况下给予扩产幅度较大的公司更高的估值弹性。
二、电池端
电池需求确定性高,电池企业明年盈利改善预期强烈。新能源汽车高景气度的持续,带动了动力电池的旺盛需求。以目前的动力电池产量,预计到2022年动力电池供需将达到了紧平衡关系。从当前的数据上看,并没有很严重的供不应求,但电池存在产能结构性不足、高端供应紧张、低端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2023年后动力电池的供需紧张的状况将更加严重。
2021年锂电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锂、钴、正负极、电解液等锂电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电池企业毛利一路走低。其中正极材料、六氟磷酸锂、石墨化等环节价格上涨较为明显,这些原料成本的上涨大部分由电池企业承担。今年电芯价格整体涨幅超50%,目前三元电芯成本已经超过0.6 元/Wh,磷酸铁锂电芯价格也超过了0.5元/Wh,但电芯价格基本没有波动,价格传导出现阻滞,至 2021年10 月以后,部分大型电池厂开启小幅涨价模式,后续成本压力有望向下游释放。
展望2022年,缺芯的影响逐步缓解,整车企业的经营有改善的预期叠加锂电池企业较为强势的话语权,电池企业将向下游传导部分成本压力是合理的,毛利提升叠加装机量的进一步增长,明年电池企业利润改善预期较为强烈,享受来自装机量提升和价格上涨的双重弹性。
三、锂电材料逻辑分化
1.隔膜供需偏紧、价格已有上浮迹象
2021年下半年开始,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隔膜尤其是高端隔膜供需趋紧,隔膜价格在连续数年下滑之后出现了止跌横盘的迹象,2020年隔膜整体供需格局依然偏紧,价格有望上行。
隔膜行业扩产周期长,扩产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较大,有效产能释放需要2年以上,时间较长。首先,隔膜设备厂商产能有限,订单排队时间较长,如果没有提前预定,2年内很难拿到隔膜设备;其次,隔膜良品率显著影响产品的单平利润,所以新设备经常达不到良品率的预期,需要较长的调试时间,同时产能爬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再次,新进入者如果想进入大型电池企业的供应链,还需要较长的认证期。
短期来看,隔膜产能短期很难有效释放,隔膜企业大量公布的扩产项目对改善短期供需关系帮助不大,未来1-2年内隔膜企业产能大量释放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在供需趋紧的情况下,中小客户订单涨价已逐步落地,后续价格有望再度上行。
2.LiFSI 逐步进入产业导入期,电解液领域逻辑面临转换
六氟磷酸锂和添加剂价格大涨,带动相关企业毛利大幅显著上升,而受此影响电解液相关公司的成本显著上涨,后续若原料价格持续高位,一体化企业在毛利方面的优势将持续放大。
目前电解液的主要溶质为六氟磷酸锂,其化学性质较为不稳定、易分解,高低温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2021 年六氟磷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其性价比正在不断降低;而原来作为添加剂使用的LiFSI电化学性质稳定,高低温性能优于六氟磷酸锂,同时单体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都较高。
LiFSI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只有技术先行的企业才有可能达到较低的成本水平,以占领更大的市场,当前LiFSI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添加剂环节,仅为千吨级别,逻辑转换以后出货量有望快速提升。
展望2022年,一体化企业因其成本优势或将持续领跑行业,而明年有可能成为LiFSI发展的元年,未来电池性能优化的需求和南北两地极端温度变化可能成为 LiFSI的重要推手。
目前在六氟磷酸锂领域出现大幅扩产,市场已经对电解液未来的成长性产生的一定的质疑。因此,若六氟磷酸锂价格下滑,可能会对电解液赛道造成一定的扰动,扰动是逻辑切换的过程,后续电解液行业将出现分化,优先布局 LiFSI 产能并加大研发投入的企业可能会在未来电解液赛道占得先机,当前天赐材料、永太科技等布局 LiFSI相对较早。
3.磷酸铁锂继续保持领先,高镍三元积蓄力量
2017-2018年,磷酸铁锂电池因补贴退坡影响,装机量占比下滑;2020 年下半年,在上游原料价格上涨的大背景下,磷酸铁锂的装机量出现明显回暖,21年7月份开始装机量反超三元电池。
从整体竞争格局来看,正极材料尤其是三元正极材料竞争格局依然分散,磷酸铁锂正极相对较好,随着扩产进度的推进以及后续大圆柱带动的三元高镍化趋势,整个正极材料的竞争格局有望改善。建议关注德方纳米、当升科技、容百科技。
储能放量保证磷酸铁锂需求
储能的性质决定了其需要较长的使用寿命和热稳定性,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可以较好地适应储能行业的发展。储能电池投资属性强,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环节,当前用于配套的磷酸铁锂储能电池价格从2019年的2.2元/Wh 降到2021年的1元/Wh,三年降本达到50%,后续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储能产业的发展能较大幅度的带动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
4680大圆柱或将提振三元电池需求。上游原材料暴涨叠加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之后,三元电池性价比逐步降低,装机量被磷酸铁锂电池反超。但从续航里程和未来可提升空间来看,市场并不会放弃三元电池。2020年特斯拉在电池日发布4680大圆柱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以达到300Wh/kg,充放电提升明显,整车搭载可提高续航里程16%;同时电池数量的降低还将减小结构件的使用,进一步降低动力电池厂成本。4680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三元电池安全性问题。
综上,从成本大环境以及储能的放量来看,中短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都将占据一定的优势,德方纳米等磷酸铁锂龙头还将充分受益;4680大圆柱电池或将带动三元电池发起一波反攻,但其量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磷酸铁锂装机量大于三元正极材料的情况还将延续。
4.负极供需格局改善,一体化企业毛利占优
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和储能需求的高增及能耗双控的影响,负极的需求和供需格局出现明显改善,2021年上半年负极材料出货量已经达到33.2万吨,与去年全年接近,多数负极材料生产商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主要产品还是以人造石墨为主,占比超过80%。
展望2022年,负极逻辑的转变主要是供给端收缩和需求端的扩张,而供给端收缩的主要因素能耗双控带来的石墨化产能限制,因此拥有自配套石墨化的企业能明显降低外协石墨化的费用,显著提升盈利能力,而自配套石墨化产能充足也将减少石墨化环节产能的限制,保证自身负极产量,提高市场占有率。2022 年对于自备石墨化比较较高的负极企业来说是一个提升毛利和市占率的较好机会,建议关注璞泰来。
展望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庞大需求使得锂电池板将整体受益,但电池端的优先级明显提升。综合考虑,电池端>隔膜>电解液、矿端、正负极。
(PDF,1.5M,15页)
评论0